城市是美好生活的依托,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海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稳步提升发展质量,全面推动绿色发展,加强“硬件”、提升“软件”,外修“颜值”、内炼“气质”,连续七年获评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”,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城市画卷在椰城大地徐徐展开。
“海口之眸”华丽变身,东西湖经过生态治水,重新焕发光彩;打通“断头路”,连通便民生活路,共绘主城区“四横五纵”路网蓝图;南渡江引水工程建成通水,为230万人、11万亩耕地,提供长远的“水动力”……在海口,这样的新图景,还有很多。
海口连续七年获评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”,这个成果来之不易,这既是检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道考题,也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一个命题,更是破解椰城市民追求幸福感、获得感的一道难题。
构筑美好城市,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,唯有于民生短板处着眼,于服务水平提升上动手,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处用心,才能真正做到“美好生活城市”。
着眼“微小处”,办好“大民生”。海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,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用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这个有力抓手,激发新的发展活力,发掘新的发展动能,构筑城市美好生活:引进优质中小学、幼儿园教育品牌,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;公立三级医院布局建设加快实施,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;56家“长者饭堂”全面覆盖城乡……这些都是着眼于微小处进行民生改善的有益探索,改善了基础设施、升级城市发展需求,这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“大民生”格局。
志愿“塑形象”,服务“暖人心”。大街小巷中,志愿者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,让海口显得格外温暖;他们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,让海口充满爱与阳光。在车站码头、街道路口,志愿者顶着夏日骄阳疏导交通,向行动不便的行人伸出援手;在敬老院、乡村小学,志愿者为老人小孩提供义诊义剪、知识宣讲,为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;在社区,志愿者扶危济困、扶弱助残,为困难群众点亮希望之光;在抗疫一线,他们扫码引导、维持秩序,谱写了一个个温暖的抗疫故事……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服务,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、温暖市民游客心,也在助力海口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走好“赶考路”,用心“筑美好”。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,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,“人民”二字,分量重若千钧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海口从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着手:千方百计稳就业,端稳群众的“饭碗”;提升教育水平,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受益;引进优质医疗资源,百姓不再为“看病难”犯愁……近年来,一项项惠民工程在海口不断推进,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,带来了一张张开心的笑脸,绘就了一幅幅幸福温暖的民生画卷,让人民群众在自贸港建设中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。
最能展示一座城市发展品质、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美好与否的,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人民群众的“美好生活”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的肯定,更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最高褒奖。(吴海燕)